當代自然攝影大師:文森‧慕尼耶 VINCENT MUNIER
對文森來說,攝影是讓他沉浸在大自然的方式。「你可以說我的工作就是盡可能回歸自然――遊覽美妙的地方、分享美妙的經驗、賺取生活費,一次全部達成。」
不過他走的並非傳統的自然攝影路徑。他選擇避開演講和工作坊提供的經濟基礎,也避開與主流代理商合作。「我不希望自己拍的照片被用在狩獵雜誌上,或被用來替那些製造汙染的企業洗脫罪名。」反之,他選擇的是經濟風險較高的「取悅自己」路線。
關於個人風格,他表示「不是刻意的。我憑感覺拍照。」可是他的照片幾乎總是一眼即可認出,照片中的動物幾乎總是與牠們的環境合而為一,地點也總是在北方的野外。他的作品經常仿效他喜愛的日本攝影及藝術中的極簡主義。文森認為他的精神導師是20世紀瑞士自然藝術家兼生態學家侯貝‧恩納(Robert Hainard),恩納沉浸於大自然,座右銘是讓動物向你走來。然而,文森真正的藝術視野深深紮根於他成長的環境,也就是法國的孚日山區(Vosges)。
他覺得自己很幸運,父母「很早就讓他看到這個世界及野生生物的美」。他父親教他「尊重荒野的寧靜」。文森在12歲時獲得第一部35mm相機,以及他那「珍貴的」Novoflex 400mm。更重要的是,父母肯讓他騎腳踏車到森林或山區照相,不管白天或晚上。結果是他學到許多關於野生生物的知識,但是課業一塌糊塗。
他18歲便離開學校――「身為老師的小孩,這可沒那麼容易」――從事一連串的粗活。不過這給了他戶外生活、閒暇與買下第一個 600mm 鏡頭的錢。接著他去服兵役,並在軍中擔任攝影記者。24歲時,他得到一份地方報紙攝影記者的工作。「對我這麼害羞的人來說,這是一個很好的經驗,而且讓我有錢展開旅行。」
文森不斷形容自己「很幸運」。就一個不遵守傳統規範的人來說,他或許真的很幸運。他作品的品質與原創性很早就受到肯定。他第一本作品集《丹頂鶴》(Tancho),是向丹頂鶴的美麗致敬,2004年出版後很快便銷售一空。《白色大地》(White Nature,2006)是一本在冰天雪地取景的攝影集,拍攝地點包括堪察加半島(Kamchatka)、加拿大北極區、日本,他之後大部分的作品集,製作時在紙張與印刷品質上不惜血本,這些都成了藏家的藏品。
他近期的考察遠赴南極與西藏,這是最極端也最累人的旅程。他說,毅力與耐心,還有可以樂在其中的能力,使這麼艱辛的旅程變得值得,即使沒有拍到完美照片也無所謂,「享受過程要像享受結果一樣」。文森很謙虛,而且始終忠於他的藝術理念。他的好運――即使真的只是好運――是靠努力得來的。
文森為首位連續三年(2000~2002)獲得艾瑞克 ‧ 哈斯金獎(Eric Hosking Award,這是針對 26 歲以下的攝影師所頒發的獎項,目的是幫助剛起步的攝影師)的攝影師。
圖說
暴風雪中的麝牛
這種動物實在太美妙了,充滿史前時代的感覺。我想要拍下牠們在暴風雪中的樣子,呈現牠們是生活在多麼嚴苛艱辛的條件裡。當開始颳雪時,我很高興。這是一片有著白雪浪花的雪海,同時也為照片增添了顆粒感和奇異的光線。天空是灰色的,忽然,在一眨眼之間,太陽試著冒出頭來。麝牛也開始移動,這是很不尋常的。這是一個神奇的瞬間,一切元素都到位了。
(圖文摘自《當代自然攝影大師:年度野生動物攝影師大賽 50 周年特輯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