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大石說書】搬到另一個地球?
讀過金.羅賓森(Kim Stanley Robinson)的《火星三部曲》(Mars Trilogy)的人,應該都聽過「行星地球化」(terraforming)一詞。這個詞是傑克.威廉森(Jack Williamson)在 1942 年科幻小說《碰撞軌道》(Collision Orbit)中發明的。然而這個概念並不只是科幻小說的劇
情。有很多理由都讓火星成為行星地球化的候選人——也就是改變行星大氣,以適合人居。
美國太空總署的探測器,近來發現火星曾出現過水流,表示在這個行星遙遠的過去中,可能曾有生命存在。火星的極地冰罩中可能仍有水分,也就是說,生命有可能再次出現在火星上,只要科學家能將目前寒冷、乾燥的火星大氣,改變成像地球大氣。除了水以外,火星也含有生命生存所需的其他元素,包括碳、氧和氮。
那麼科學家該如何改造火星,讓火星適合人居呢?更重要的問題是,倘若科學家真的想到了辦法,他們該放手一搏嗎?第一個問題可能比第二個問題容易回答。目前有三個改變火星的提案,包括在火星軌道上放置大型鏡面,藉由反射太陽光加熱星球表面;建造溫室氣體,也就是製造可以保留太陽放射光的「工廠」;用大量裝著氨的飛行物撞擊火星,製造類似溫室效應。
然而不管採用什麼方法,這些都無法在數十年、甚至數百年內完成。有些科學家相信這類計畫要耗時數千年才能實現。此外,雖然在技術上我們的確有可能進行如此龐大的計畫,財力卻是一大問題。
1935、1804、1774
生態系、生物地理學,以及氧氣和二氧化碳為地球生物扮演的角色,都是
進行行星地球化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。
1961
載人太空船讓行星地球化至少在理論上成為可能。
1969
阿波羅十一號任務讓人類登陸月球,這將是我們踏上其他星球的前身。
1975
維京計劃讓第一個人造物得以登陸火星,這是邁向行星地球化的初步嘗試